澄海的民间传说有哪些?

澄海西装礼服定制-澄海哪里有西装定做

凤城

澄海澄城雅称凤城,据说有个来历。

传说,过去凤凰山上有两只凤凰,经常为百姓解除灾难。当时,天上王母娘娘需要坐骑,便降旨要这两只凤凰上天。如若抗旨,将化作土山,永不超生。

那时候,海边的渔民生活十分困难,海上经常是浊浪排空,在海上劳作的人经常被巨浪吞噬,葬身鱼腹。这两只凤凰看在眼里,对渔民十分同情。它们商议,纵使是也不给王母当坐骑,甘化土山锁住狂潮让渔民安居乐业。

王母娘娘没有方法,只好下令将它们化为土山。两只凤凰朝海口飞去,其中一只飞着飞着,听到了波涛的声音,便慢慢降落在海上化作一座孤屿。另一只飞着飞着,忽然听到一个人在问话:“老丈,这里是什么地方尸“港口!”凤凰听到这回答,以为港口已到,便降落了。谁知这里的“港口”是一个村名。

后人就把海中的孤山称为“凤屿”,把玉凤变成的山丘叫“凤岗”。岗南聚居的人家村落便称为凤岗里。明嘉靖四十五年(公元1566年),凤岗里西侧建成澄海县城,便雅称为“凤城”。

澄海有什么习俗,有什么来历,有什么含义

澄海,潮汕地区的民风民俗浩如烟海,推荐两则:

澄海民俗--百褶礼裙

在澄海农村,妇女流行一种百褶礼裙。它不是作日常穿戴用,而是用于上庙、出嫁、回娘家这些礼俗上。时至今天,还偶尔可碰见农村老婆娘上庙进香时,下体围着一领宽大的黑色或深蓝色的粗葛麻百褶裙;半夜里姑娘们出嫁路上也还有守旧制的穿着这种礼裙。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,常见到有些老妇人或中年妇人回娘家,到了家门不敢直进,要呼唤娘家的人拿出这种裙子到大门口给围上,然后才进门,进屋里后才将裙子解去。这种文雅的礼俗令人推想到:古代的潮汕妇女可能是把穿戴百褶裙当成一种庄重文雅的礼服。清乾隆间有个外方人孟良揆写过一首《潮州竹枝词·上元》:“一入新年便踏春,青郊十里扑香尘。怪他风俗由来异,裙屐翩翩似晋人。”可见清代以前的潮汕妇女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,是很盛行穿戴裙子的。

澄海祭公婆神习俗

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。公婆神(潮阳县称床脚婆,揭阳县称公婆母)的由来,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:“从前有一妇人,丈夫经常外出谋生,她竟在家与人通奸。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,怒不可遏,把她和双双杀,怕被人发觉,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。那知者阴魂不散,在家中作祟,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了。后来,丈夫只得设立者的神位,虔诚拜祭以续前愆。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七月初七日。从此,生下的小孩便平安无事地长大了。”此事一传开,便家家效尤,祈求公婆神庇佑孩子而流传成俗,公婆神也从要弄小孩的恶鬼变成为保护小孩的神灵了。每年七月初七日成为祭日,称“公婆生”。

公婆神的设置也很特别,每一户人家不止设一个神位,而是要按同一家庭成员中分辈序和房份设立若干神位。父母要设立一位,已婚而又生男育女的儿辈有多少房份要分别再设若干位。以后一代人成家了便以此类推。一般要等到那一辈人的夫妇都亡故以后那位公婆才可“谢神”(尔后不再祭拜)。家祭的公婆神不立偶像,只用一个瓷碗作香炉,放置在房里旧式四脚眠床的床下或床顶上。祭拜时在眠床上放一个大篾箕权当祭案,炉和祭品都放在这里。祭品有饭、甜丸、裸晶和三碗菜。计一碗鱼,一碗煮红糖的油煎豆腐,一碗豆粉丝煮蛋、猪肉。由这间住房的主妇焚香祷祝,保护孩子们平安,然后燃蜡烛,火化纸镪,祭拜礼仪便告完毕。有些家庭,每年祭公婆神除了七月初七外,还有元宵与除夕再祭的,表示自年初至岁暮都对公婆神的敬重与虔诚。那家的孩子麻疹或天花,也要祭拜公婆神庇佑平安。从这点看,公婆神可说是儿童保护神。

公婆神还有兴建庙宇或附设神坛于其他神庙中供人们长年奉祀的。这种公婆宫或公婆坛(或称花公、花妈)随处可见。均塑有偶像,还有一副专用的对联,上联是“公公十分公道”,下联是“婆婆一片婆心”。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,善男信女都涌来朝拜,香火十分旺盛,祭品也不拘一格。

当孩子到了十五岁“出花园”时,父母便备办丰盛的礼物向公婆神隆重拜祭,以谢保佑之恩。